湖北省環保廳近日舉行2017年上半年全省環境監察執法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湖北省環保廳巡視員游愛寧用了4個“更”,即執法力度更空前、執法手段更豐富、執法重點更聚焦、執法形象更提升,高度肯定了上半年全省環境執法工作成效。狠抓環境執法是今年湖北省環保系統開展履職盡責工作的重要舉措。
據湖北省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蔣茂芳介紹,2017年1~6月,全省各地環保部門共立案1673件,實施行政處罰案件1321件,罰款總金額約9029萬元。與2016年同期相比,全省環境違法案件立案數增長43%,實施行政處罰決定案件數增長63%,罰款金額增長10%。
高度重視長江大保護和中央環保督察整改
為了保護長江生態,年均稅近3000萬元、廢水廢氣達標排放的宜昌田田化工公司正式關停。這家經營了46年的化工企業距長江最近處只有100多米。
公司總經理李先云介紹,田田化工公司地處城區集鎮臨江地帶,與居民點距離較近。關停后計劃搬遷進入姚家港化工園進行升級改造,實施產業結構、區域布局調整,轉型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上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長江大保護、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發展問題來抓。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雙組長的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推進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高標準制定了《湖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方案》和《湖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任務清單》,構建了系統完備、科學規范、操作性強的湖北省“1+1+N”整改方案體系。推行了整改任務掛圖作戰、月調度、月通報、月督辦等工作機制,做到高效率運行、高標準整改、高強度督辦。全省各地各部門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壓實整改責任,突出整改重點,狠抓任務落實,并取得初步成效。
湖北省深化長江非法碼頭及排污口等專項整治,關閉取締長江、漢江571個非法碼頭,核查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1186個,禁養區內關停搬遷養殖場或養殖小區2034個,關閉1189家“十小”企業。
全省湖庫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已完成4.3萬畝珍珠養殖取締任務(其中洪湖10451畝珍珠養殖已全部取締)。全省已拆除107.17萬畝(其中斧頭湖13.8萬畝和洪湖17.1萬畝已全部拆除)圍網養殖,拆除率88.57%。
全省取締飲用水水源地等各類保護區內碼頭128個,查處36個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問題62個,督促完成整改53個。
全省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已全面啟動。
同時,湖北扎實開展宣傳工作。建立省市縣3級宣傳聯動機制,充分運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平臺,實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報道全覆蓋,在電視臺、湖北日報和省政府門戶網站開辟“中央環保督察整改進行時”新聞專欄,充分發揮“一臺一報一網”宣傳作用。組織全省媒體開展了多媒體、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報道,形成了強大的報道聲勢,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深入開展環境執法“三大行動”
2017年一季度,湖北省以長江經濟帶大保護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整改為契機,開展了“三大行動”,即——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駐點執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暗查暗訪。
1月中旬,按照湖北省政府要求,省環保廳集中兩周時間,對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轉來的1925件交辦事項進行了“回頭看”,現場抽查核實點位115個,發現環境問題88個。
2月至3月,省環保廳組成3個工作專班,選取2016年環境質量不升反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且辦理環境違法案件數量少、執法力度明顯不夠的部分典型縣(市、區),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駐點執法工作。
駐點執法區域包括武漢江夏區、襄陽棗陽市和谷城縣、宜昌枝江市、荊門沙洋縣、咸寧咸安區和通山縣等7個縣(市、區)。
重點檢查點位191個,發現各類環境問題115個,其中涉及未批先建、未驗先投企業37家,涉及超標排放企業16家,涉及環境違法犯罪企業3家,涉及其他環境違法問題59個。
此次駐點執法邀請湖北衛視、湖北日報等省內主要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加大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營造了很好的輿論監督氛圍。
3月30日至4月1日,湖北省委宣傳部、省環保廳對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和省廳信訪投訴件的辦理辦結及整改完成情況、湖北省2017年重點區域環境保護駐點執法工作有關情況等開展暗查暗訪。
重點對老河口市、應城市、枝江市、武穴市、潛江市等5個縣(市、區)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組以突擊檢查和夜間暗查為主,共檢查點位42個,其中工業園區3個、工業企業23個、污水處理廠2個、飲用水水源地5個、畜禽養殖2個、網箱養殖2個、河流斷面5個,共發現環境問題22個。
蔣茂芳介紹:“‘三大行動’共重點檢查點位348個,發現各類環境問題225個,共實施行政處罰505件,處罰金額3158.4萬元,責令限期整改353家次,責令限產停產12家次,查封扣押51家次,取締關閉68家次,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3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9起。省環保廳主要領導約談了5個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并掛牌督辦4家排污單位。”
整治“一園兩水四行業”
摸清底數,才能更好亮劍。
4月,湖北省在全省開展“一園兩水四行業”專項執法行動,主要針對全省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一園)、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地下水(兩水)以及化工、玻璃、陶瓷、規模化畜禽養殖等四大行業開展專項整治。經過對全省長江經濟帶化工污染排查,初步摸清了全省長江經濟帶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的基本情況。
為切實做好湖北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3月下旬開始,省政府先后派出7個督察組,對全省200多個現用水源地和現有水源地進行了現場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通報,實行銷號管理。組織市州完成了2016年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與評估,加快鄉鎮級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
大力打造科技監管模式
今年,湖北省依法依規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運維進行徹底改革,由第三方運維改為企業自主運維模式,回歸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目前,全省已實施污染源自動監控的排污口數達到1468個。2017年,省環保廳劃定安裝建設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的重點排污單位599家,其中526家已完成建設,設施建設率87.8%。
根據環境保護部污染源監控中心發布數據,湖北省今年1月至6月底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5.17%,超過環境保護部要求的90%的考核指標水平。省環保廳已建成覆蓋省、市、縣3級的污染源監控網絡,實時監控數據完整率達到95%以上、實時在線用戶數達到335個,同時全面部署了“湖北省污染源環境信息發布系統”,實現了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公開、污染源數據的實時共享。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對90個污染源自動監控點位建設省級污染源智能監控系統。今年內,還將對380個污染源自動監控點位建設省級污染源智能監控系統。
7月,黃岡市檢察院對外宣布,對湖北雄陶陶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武漢華特安泰科技有限公司黃岡分公司某運維工程師執行逮捕。這是全省首例因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和干擾自動監測設施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
此次案件偵破,正是借助省級污染源智能監控系統和專業的數據監控分析技術團隊。目前,此案件的刑事、行政處理處罰正在依法辦理。
守信激勵、失信懲戒。
為解決環保領域“違法成本低”的不合理局面,今年2月,《湖北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出臺。
辦法中規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采用負評價方式,分3個等級(環境信用綠標、黃標、黑標企業),對全省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實時記分。通過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實時向社會發布參評企業環境信用等級。
蔣茂芳表示,“截至7月10日,全省共有1396家企業參加評價。其中,141家企業申請了綠牌備案;9家企業評為黃牌企業;至今還沒有記分12分及以上的黑牌企業。”
針對下半年全省環境監管執法工作,蔣茂芳說,湖北將扎實開展“雙護雙促”,即“為切實維護《環境保護法》的權威,保護長江經濟帶湖北段的生態環境安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進行,促進“十三五”期間環境質量的更有效改善”的綜合執法行動、深入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的實施、繼續組織開展全省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持續抓好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問題整改,堅持嚴格執法不松勁,精準打擊不減弱,努力為全省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環境質量改善、確保環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友情鏈接: